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核医学近年来实现迅猛发展,在放射性药物研发、医学影像设备制造、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正在从“跟跑者”逐步转变为“引领者”。
技术突破获国际认可
日本国立量子医学研究所张明荣教授表示,中国在治疗性核药研发方面展现出全球领先的实力,尤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肿瘤等重大疾病领域取得显著成果。耶鲁大学RichardCarson教授特别赞赏中国在大样本临床研究方面的优势,认为这为疾病精准分型和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产医疗设备同样赢得国际瞩目。泰国专家团特别提到,由中国企业研发的微型PET设备空间分辨率达到0.42毫米,“很可能是全球最高水平”,为发展中国家核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诊疗一体化与AI赋能成热点
“诊疗一体化”(Theranostics)成为本届会议的热点话题。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杜勇教授分享了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实践经验,强调核素治疗已从诊断深入治疗核心。耶鲁大学GeorgesElFakhri教授指出,未来诊疗一体化将拓展至更多癌症类型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潜力巨大。
人工智能正在全面赋能核医学发展。从成像重建、定量分析到疗效预测和临床决策,AI技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提升图像质量,并助力实现个性化治疗。瑞士伯尔尼大学施匡宇教授开发的“患者特异性强化学习”模型,可实现从极少数扫描中高精度重建三维剂量分布,极大提升了临床可行性。
开放、协作与质量成共识
多位专家强调,中国核医学发展得益于基础设施规模、政策支持和技术积累,但在跨学科合作、原始创新和临床整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美国华盛顿大学涂著德教授建议中国打破学科界限,组建真正跨学科研发团队;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李子博教授则呼吁加强质量控制与创新药研发。
产学研融合与青年培养成为会议另一焦点。澳门大学莫昇萍教授建议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创新技术产业化法规体系;多位专家鼓励青年学者沉心钻研、坚持创新,实现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平台助推全球对话与合作
作为会议的承办单位,麦德盈华公司连续多年支持这一学术盛会,推动中外核医学深度交流。耶鲁大学黄艺耘教授作为大会主席指出,会议旨在增强国际专家交流,提升研究水平,形成互相学习的氛围。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程震教授认为,会议汇聚全球顶级专家分享成果、探讨未来,有力促进了核医学领域的整体发展。
未来,临沂会议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理念,聚焦国际前沿动态,促进产学研医深度融合,为中国乃至全球核医学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马永和)
编辑 | 王宇
9月13日,在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协党校)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家精神舞台剧《碧海壮歌》在北京市密云区青少年宫上演,130余名师生现场观演。 作为北京市密云区首个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碧海壮歌》是北京市科协开发、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协党校)制作的由真人出演的科普舞台剧,沉浸式讲述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为国奉献、服务人民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科学家群体的科技... [阅读]
8月11日至17日,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天津大学承办,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冠名赞助的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举办。 本届竞赛以“为某大型化工企业设计一座二甲基亚砜清洁生产的分厂”为设计题目,要求技术符合中国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自3月启动以来,全国共有479所高校的4337支队伍报名参加本届赛事,参赛人数首次超2万人... [阅读]
5月27日至29日,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在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学会联合党委指导下,中国防痨协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总支、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党支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肺科医院等多个党组织,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开展2025年“联学联建”岚县医疗帮扶活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活动通过走访慰问、学术交流、义诊服务、党性教育等形式,为革命老区群众送去健康关怀,为基层医疗发展注入专业力量。 ... [阅读]
5月21日,由吉林省科协主办,延边州科协承办的“图们江讲堂”暨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会在吉林省延吉市举办。活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为主题,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扎实开展工作,营造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活动特邀中国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