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东北,过去“猫冬”,现在“忙冬”。
所见,严冬的寒气,挡不住旺盛的人气、发展的热气;所闻,“投资”“扩能”“增长”,成为高频词。
这得益于一条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冷资源”变“热产业”,正为持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生动注脚。
这条链,带动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
一票通滑,畅玩!在哈尔滨市亚布力,这个承办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滑雪项目赛事的小镇,3座雪山新修了连接滑道,3山联网,雪友花一份钱,能滑多个雪场;
急速降落,过瘾!占地275公顷的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有74条雪道。专业雪友从最高约870米落差的雪道俯冲而下,酣畅淋漓。
好玩不贵,亲民!拥有12条雪道的沈阳东北亚滑雪场,专业性不及北大湖,日均客流量却超过4000人次:离市中心近,158元套票免费提供雪具,很适合初学者;雪场开辟戏雪区,雪地漂移等28项雪上游玩项目,深受孩子们喜欢。
上个雪季,几家滑雪场客流、营收均大幅增长。这个雪季,势头不减,奋力刷新纪录。
消费热,靠什么拉动?
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不同雪场,有独特场景体验;一座雪场,也有多项业态。”体验过多个滑雪场,专业雪友吴靖最爱北大湖:能滑雪,还能看雾凇、泡温泉、吃土菜。滑雪场附近的北大湖镇南沟村,当地引导140多户村民开办农家乐,有暖暖的东北大炕,地道的铁锅炖……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曾经的东北亚滑雪场,只在冬季经营,“一季养四季”,年营收仅2200万元;2023年,作为省级重点文旅项目,滑雪场引入社会力量投资运营,冬天滑雪,夏天“滑草”、露营,四季有业态,2024年营收超过6000万元。
“下一步,还要提升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业态功能配套。”谈及滑雪场及周边发展,沈阳市副市长、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刘克斌这样说: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这条链,催生人文与经济双向赋能
滑雪场,还能跑驯鹿?
受当地邀请,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赵一蔓,牵上家乡的8只驯鹿,来到了东北亚滑雪场。采访时,她正和游客交流:我的姥姥,就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主人公的原型、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的玛利亚·索。我的祖辈世代生活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过着游牧、狩猎生活。后来,随着生态搬迁、全面禁猎,我们吃上了旅游饭……
一路北上,来到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周末,这里正举办冬储肉集市活动。牛羊肉及10多种当地特色美食,摆满自治旗文化创业园。在创业园开非遗体验馆的鄂温克族居民艾吉玛说,小时候,他们会在随行的大箱子里装满牛羊肉,那是一个冬天的食物储备。如今,告别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冬储肉变成集市活动,既纪念传统民俗,也带火了旅游消费,“夏、冬两个旅游旺季带动,非遗馆年盈利约30万元。”
专程来呼伦贝尔看雪,广州游客陈平印象最深的是冰雪文化,“看到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穿呼伦贝尔市区而过的伊敏河,一眼望去,沿岸各具民族特色的蒙古包排成排,这里正上演“天天冰雪那达慕”活动,不少游客围在一块,看民族歌舞、骑射表演……
冰雪热,背后是文化热。走进全长1400多米的百年老街——哈尔滨中央大街,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游人如织。随处可见的欧式老建筑、冰雪景观,呈现文化的开放与多元。湖北游客沈玲摆动裙摆,在不同景点打卡拍照,每拍完一张,旅拍公司服务人员就会送上东北大花袄和姜茶,“天很冷,但景很美,心很暖。”
商旅文体深度融合,人文与经济双向赋能。这个雪季以来,中央大街日均客流量超过30万人次,节假日超过80万人次。
这条链,蕴含“稳”与“进”的辩证关系
一把刀,锃亮锃亮的,这是长春百凝盾体育用品器材有限公司研发的3D打印钛合金冰刀。公司负责人王阳双手用力,弯出轻微的弧,“说明柔韧性好,抓地稳。”
这把刀,百凝盾研发了10多年,攻关关键技术,反复试验……20年前,王阳还是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冰鞋、冰刀都穿国外进口的,价格高,还要根据自己的脚型、运动习惯改装;如今,他们生产的冰刀、冰鞋,年订单量达到1万多双,帮助多位国内外运动员在冬奥会等国际赛事中夺冠。
一片冰,像镜面一样。这块冰山集团在大连建设的1650平方米冰场,用的是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低碳环保。强大的制冷系统,让冰面温度始终低于零下6摄氏度;冰场外的更衣室,暖意融融,采用节能设计,制冷产生的余热回收后用于供暖。
这片冰,已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有关赛事和训练场馆,还实现商业化推广。2015年,冰山集团成立冰雪事业部,如今室内冰场建设改造业务已占国内市场份额逾60%,冰雪业务板块营收近年来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
冰与刀,体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百凝盾公司与多家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最新研制的3D打印钛合金冰刀,获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支持;冰山集团每年投入约3000万元用于“揭榜挂帅”,企业出题,科研答题。
冰与刀,折射“稳”与“进”。“冰雪经济,不只是文旅经济。”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辛本禄认为,政府要做好服务和投资引导,做优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产业链,推动稳中求进;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冰雪装备迭代、设施提升、产业提质,实现以进促稳,“越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行业,发展越是向好。随着冰雪市场扩大,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将是新蓝海。”
东北地区已将冰雪装备产业园纳入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稳”的基础在巩固,“进”的动能在积蓄,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
这条链,演绎“内”与“外”的时代故事
“刘局长,沈阳玩冰推荐哪里?”
“我推荐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也欢迎你们南下来沈阳。”
这是前不久,刘克斌和一家旅行社朋友的对话。虽然在沈阳工作,他表示还要为“尔滨”代言,“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东北。”
这几年,在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理委员会工作的鲁茜,眼见着这条街区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会徽、吉祥物等亚冬会元素随处可见,多数标识牌用中英俄三种文字标注,半数以上商家酒店开通了外卡直接支付。
冰雪经济,正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关于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出台,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品牌;2024年以来,随着筹办亚冬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落户黑龙江,东北的国际赛事在增多、跨境交流在升温,仅黑龙江已举办19场冰雪项目国际赛事。
吉林庙香山温泉滑雪度假区创始人王勇很是欣慰,他和其他4家滑雪场2018年发起的全国滑雪场联盟,成员单位已有130多家。上个雪季,联盟组织滑雪联赛,共设9站分站赛和1站总决赛,吸引3000多名中外雪友参赛。“一站一站滑,一省一省地推介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王勇说,他正和国外知名滑雪场对接,下一步要实现国内国外分站、接力滑。
行走东北,一个个“内”与“外”的时代故事,背后的关键词是“信心”——融入全局,服务大局,市场在做大,信心在增强。
这个雪季以来,庙香山温泉滑雪度假区相比上个雪季同期,实现客流、营收双增长。王勇感慨:借力区域协同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底气足,天地广。
记者 孙 振 胡婧怡 门杰伟
编辑:王宇
1月9日,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京会见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维斯特勒和德国国家科学院院长豪格一行,就推动中德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深入交换意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陪同会见。 万钢对维斯特勒及豪格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介绍了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低碳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推动开放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他指出,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积极促进学术交流,开展高质量科普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希望未来进一步推动中德两国科技组织和科学家之间的... [阅读]
12月23日,“殊方同致 数铸文明”展览启幕暨“刘徽星”命名仪式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成功举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山东省科协、滨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主办单位代表,各鸣谢单位代表,以及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同仁和高校师生代表等出席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度挖掘中国科学文化内涵,彰显数学在塑造... [阅读]
近日,浙江在沪院士之家与乌镇院士之家联动,在浙江桐乡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上海智能汽车专家企业行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同济大学智能汽车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和上海智能汽车企业对浙江双环传动、鑫可传动、阿波罗智行科技等桐乡企业进行走访,并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支持和战略建议。 12月10日,由浙江在沪院士之家、同济大学智能汽车研究所、中共桐乡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桐乡市科协、桐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嘉兴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桐乡市工作部主办,乌镇·院士... [阅读]
12月5日,2024上海市科协科技创新服务年度会议暨院士(专家)工作站“十佳”优秀案例颁奖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本次年会由上海市科协主办、上海市科普教育展示技术中心(上海市国际科技交流中心)承办。年会以“融通创新,共赢发展”为主题,邀请了科技创新服务工作各条阵线、各有关方面的代表共聚一堂,回顾一年来取得的科创成果,共同探讨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 过去一年,上海市科协重点构建“3+3+N”科技服务体系,以&ldq...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