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查看详情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上海自贸区制度型开放试点经验观察

来源: 新华社   日期:2025-07-24 06:58:21  点击:796 
分享:

       改革越深入,对开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23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80条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先行先试,80条措施已基本落地,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自贸经验”。

  为用好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试点经验,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将试点成熟、成效显著、风险可控的77条试点措施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试验区,再一次站在了改革向深、创新向实、开放向未来的历史前沿。记者近日深入上海自贸试验区,探寻上海“自贸经验”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的蓬勃脉动。
 

制度创新“试验田”

  夏日炎炎,上海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毗邻的南港码头上,24岁的滚装码头驾驶员郭晓刚,驾驶着一辆新能源轿车,从码头开上滚装汽车船“内斯特之光”,很快这艘船就装载着1600多辆中国出口的汽车前往南美。
 

上海自贸试验区“80条”明确,试点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开展区港一体化管理,允许在口岸区域开展物流和加工,取消货物堆存期限限制。

  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临港码头运营部计划调度科经理龚亮说,得益于“区港一体化”模式,结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线径予放行”政策,一艘满载量为5000辆汽车的滚装船通关时间能节省约一天半,由此带动汽车进出口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综保处主任科员袁乾鹏介绍,随着从“船等车”变为“车等船”,今年上半年,上海南港外贸进出口车辆达29.3万辆,同比增长32.58%。

  根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这一措施被明确推广到全国的其他自贸试验区。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更多“东方大港”将提升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

  像这样从上海走向全国的“自贸经验”还有不少。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先行先试,80条措施已基本落地,开展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含金量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自贸经验”。

  “将试点成熟、成效显著、风险可控的77条试点措施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其中,34条复制推广到其他自贸试验区,43条复制推广到全国。”唐文弘说。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试验田”。“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已经累计复制推广了379项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孟华婷说。

  唐文弘说,在自贸试验区自主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验,并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试验成果,是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彰显了我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践行自由贸易理念的鲜明立场,也将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展动能“加速器”

  优化国际中转集拼平台运作模式、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等推广到其他自贸试验区,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鼓励采信商用密码检测认证结果等推广到全国……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超9000亿元,占全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比重超26%。伴随着“80条”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一个个新业态崛起,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洋山港口岸的国际中转集拼中心,一批来自日本横滨港的小量电机拆箱后不久,再次装箱,与其他不同来源的货物一起中转集拼发往斯洛文尼亚。拆箱、入仓、装箱,分别在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上港物流拼装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荣说:“‘拼箱搭船出海’的价格更低、速度更快、班次更多,2024年我们完成了3万标箱的国际集拼业务。”

  这一变化来源于“80条”中提出的措施:优化国际中转集拼平台运作模式,吸引全球拼箱企业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设立拼箱中心,允许开展出口拼箱、国际中转拆拼箱等多业态同场作业。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说,得益于“80条”,上海聚焦航运便利化,境外启运、洋山中转、运往第三国的货物免于检验,优化国际中转集拼运作模式,中转集拼货物整体作业时间减少50%,作业成本进一步下降,效率比肩国际领先水平,更带动洋山港国际中转集拼货物比例从12.6%提升到18.6%,在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排名跃升首位。

  通过“80条”蓬勃而生的创新业态,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货物贸易,更体现在“看不见”的服务贸易。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得益于“80条”,上海聚焦企业诉求最高频的行业,制定金融、贸易、航运三个领域的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成本,数字贸易创新进一步提速。
 

 “在负面清单基础上,我们还专门编制出台了更加细致的数据出境操作指引。”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数据处处长陆森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多来,为200多家中外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跨境服务,推动近20家企业成功备案,助力其高效合规开展数据跨境活动。

  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登高介绍,得益于“80条”,上海数据交易所的国际专区发展跑上“快车道”,已吸引超过20家国际数商合作,成功上架了近200款国际数据产品,广泛覆盖了专利、金融、生物医药等多个关键领域,促进了全球数据互联互通。

  吴伟说,上海自贸试验区依托上海数字贸易蓬勃发展的优势,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注重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赋能,实现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互联互通,2024年上海数字贸易进出口达到1095.3亿美元,同比增长4.9%。
 

中国开放惠世界

  “中国游实在是太便利了。”马来西亚游客甄娜连感慨道。

  记者在上海南京路上的喜茶门店看到她时,她正通过马来西亚电子钱包Touch 'n Go eWallet上的小程序下单,英文下单界面、实时汇率结算、即刻收到取餐码,几分钟内“一气呵成”。

  得益于“80条”中的“开展数字身份跨境认证与电子识别”等措施,现在来华外籍游客可实现“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支付便利化全覆盖。
 

     蚂蚁集团跨境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刘欢介绍,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指导下,通过Alipay+“外包内用”和支付宝“外卡内绑”两套便利入境支付方案,“2024年全年带动入境消费额和入境交易笔数,同比增长均超过3倍”。

  “要加大‘上海经验’的复制推广力度,支持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等措施推广到相关自贸试验区,将优化电子支付服务等措施推广到全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负责人纪敏说,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其他的金融管理部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继续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化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以自贸试验区为代表的中国对外开放“雁阵”,不断实践制度创新、拓宽开放合作空间,与世界各国共享互利共赢新机遇。

  近年来,车厘子、蓝莓、牛油果等进口水果在中国“走红”,如何让海外果农更好分享中国市场机遇?“80条”中这条措施成效明显:试点对在境外已实施检疫处理的水果简化境内检疫措施,深化与进口国的协同合作,推动监管数据互认,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企业通关时间。

  在实践中,上海海关与智利农牧局“携手”建立了数据信息双边互认模式。智利企业在水果装箱时,按照约定将温度探针校正等信息通过系统发送中方,海关关员通过线上系统进行验核,从而减少现场掏箱,显著提高通关效率,减少企业通关成本,进一步促进双方经贸往来。

  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负责人杜朝新说,简化境内检疫措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海关总署已在全国海关推广实施。截至目前,共计有1.05万票水果采用了该模式进行通关。

  唐文弘说,商务部还将与各地方、各部门一起,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支持自贸试验区进一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验。密切跟踪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演进的趋势,进一步主动拓展试点对接范围,试点一批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创新举措。在市场准入方面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推动电信、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文字记者:周蕊、谢希瑶、杨有宗

  统筹:储兴华、杜宇、王静颐、赵露露

编辑 | 王宇

相关新闻

  • 第三届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 第三届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

           7月19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三届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市召开,主题为“面向人民健康的纺织科技创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纺织学报》编委会主任俞建勇、副主任孙以泽分别为论坛致辞。        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范金土、江南大学教授蒋高明、青岛大学教授夏延致、复旦大学教授邵正中、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分别以“面向主动健康的... [阅读]

  • 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举办 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举办

          7月18日,由中国农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多个领域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探讨生物育种最新研究进展与技术突破。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单位的近70位相关专家学者和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英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 [阅读]

  • 2025年信息组织与资源建设研修班在张掖举办 2025年信息组织与资源建设研修班在张掖举办

           7月8日至10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张掖市图书馆承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支持的2025年信息组织与资源建设研修班在甘肃张掖举办。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的采编部主任及业务骨干共80人出席开班仪式。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柯平以“面向‘十五五’的图书馆高质量资源建设与标准化发展&r... [阅读]

  • 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召开 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召开

            7月11日,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召开。大会主题为“三生融合,科技助力”。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联合中国草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百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80位专家学者参会。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大会主席、中国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