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划破北疆晴空,一列编组68节满载汽车配件、航空配件、电脑显示屏的3705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满洲里国门,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中欧班列突破30000列大关。
满洲里铁路口岸是中欧班列“东通道”重要枢纽之一,今年1至6月,经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的中欧班列达2193列、发送货物227602标箱,中欧班列通行量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三成,回程班列运量连续六个月保持全国第一,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经满洲里铁路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线路增至21条,出境班列可到达俄罗斯、波兰、比利时等13个欧洲国家,入境班列覆盖国内哈尔滨、上海、浙江、广州等60余座城市,运送货物品类也是日益丰富,涵盖板材、食用油、日用百货、电子产品、成品汽车等12大品类,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增长态势明显。
“在包括边检机关等多家联检单位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通关速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驶第30000列中欧班列通过国门,我感到无比自豪!”中欧班列司机王凯说道。
面对“中欧班列”运量连年递增发展态势,满洲里边检站加快推动传统查验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构建铁路列车信息预报机制,设立“中欧班列”通关绿色通道,创新前后端协作验放模式,变两次登临为一次登临验讫等务实举措,持续带动满洲里铁路口岸通关提速增效,实现班列到发与边检查验无缝衔接,单列中欧班列平均查验时间优化至10分钟以内,通关效率大幅度提升。
“我们加速推动‘智慧口岸’建设,与铁路部门共同研发铁路数据应用平台,进一步打造内外联动、同频同步的服务管理模式,确保中欧班列查验‘零等待’,通关‘零延时’。”满洲里边检站执勤二队队长郜耀勋表示,中欧班列突破30000列,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满洲里边检站将持续优化查验流程,深化科技应用,提升服务质量,全力保障这支“钢铁驼队”行得更稳、跑得更快。(安吉拉、肖建波、刘艺琳)
编辑 | 王宇
7月19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三届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未来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市召开,主题为“面向人民健康的纺织科技创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纺织学报》编委会主任俞建勇、副主任孙以泽分别为论坛致辞。 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范金土、江南大学教授蒋高明、青岛大学教授夏延致、复旦大学教授邵正中、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分别以“面向主动健康的... [阅读]
7月18日,由中国农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多个领域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探讨生物育种最新研究进展与技术突破。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单位的近70位相关专家学者和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英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 [阅读]
7月8日至10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张掖市图书馆承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支持的2025年信息组织与资源建设研修班在甘肃张掖举办。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的采编部主任及业务骨干共80人出席开班仪式。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柯平以“面向‘十五五’的图书馆高质量资源建设与标准化发展&r... [阅读]
7月11日,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召开。大会主题为“三生融合,科技助力”。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联合中国草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百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80位专家学者参会。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大会主席、中国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