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 讯  >> 24小时新闻  >> 查看详情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 入境旅游消费热潮涌动

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2025-09-21 09:42:29  点击:739 
分享:

     【文旅观察】

  9月15日,我国开始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多地迎来首批免签入境俄罗斯旅客。在吉林延吉一家购物中心,俄罗斯游客乌琳娜选购了一些海参产品后,又看中了一款精美的朝鲜族服饰,她说:“中国有很多有特色的商品,来中国旅游,一定不能错过这些好物!”

  “去中国旅游,要带空箱子!”今年以来,“中国购”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成了热门标签。随着我国免签“朋友圈”扩容,入境消费便利化举措落地,China Travel(中国游)持续火热升级。外国游客行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享受旅游度假乐趣的同时,也纷纷将购物加入了自己的旅行计划。在“中国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优质国货随着游客的脚步走向世界。

  “中国购”成来华旅游新潮流

  “这鞋子只要60美元,质量很好,而且这样的风格我很少见到!”在四川成都春熙路的商场里,澳大利亚游客丹尼尔正高兴地向朋友炫耀自己刚买的鞋子。这趟中国之旅,他们不仅走过了重庆、成都等多个城市,还陆陆续续地买了很多“中国好物”,行李箱很快就被塞满了。丹尼尔直呼:“在中国购物,方便又实惠。”

  在浙江义乌的国际商贸城,前来购物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各种肤色的“洋面孔”成了消费主力军,还有不少人拖着空的行李箱前来“扫货”。一家玩具经营商告诉记者,今年来这里购物的外国游客非常多,他们十分喜欢新奇有趣的小礼品、小商品,衣物、饰品、玩具等都销售得十分火爆。

  今年以来,入境游持续升温,过境免签政策扩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实施,各地多项便利化服务落地,带动了“中国游”持续火热。在这种趋势下,“中国购”逐渐成来华旅游新潮流。

  社交媒体上,不少博主给出了“中国购物攻略”,折叠屏手机、瓷器、汉服等纷纷被列入必买清单,许多游客将义乌国际商贸城、北京秀水街、海南免税店等“网红”购物点加入自己的中国游行程。

  如今,外国游客“中国游”也不再仅仅满足于欣赏风景、走走看看,而是更倾向于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生活。“打卡了重庆一家网红小店。”一位新西兰游客在小店的桌边拍完照,将照片发在了社交平台上,照片中,桌上的小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一桌美食看上去香气诱人。

  在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神鸟冰箱贴、面具咖啡杯等新奇文创产品吸引外国游客“买不停”。一对瑞士夫妇一口气买了十几款产品:“参观三星堆遗址让我们深受震撼,这些商品的设计很有文化韵味,是精美的艺术品。”

  “从来中国旅游到来中国购物,入境游的流量逐渐转化为消费的增量,这背后,是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敏指出。

  让外国游客享受“中国式便利”

  一大早,英国游客索菲亚就来到了北京的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支付宝“碰一下”,工作人员核实信息后扫描二维码,很快,2700余元退税款就打进了她的电子钱包。“前几天,我购买了价值3万多元的服装。没想到退税速度可以这么快!”她说,这次的消费新体验,为她的中国行增添了不少惊喜。

  “中国购”的火热,离不开一系列便利化政策的落地。近年来,签证便利化、支付优化、离境退税等政策组合拳,为外国游客打造了越来越好的消费体验——目前,我国已对55国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25年,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推广至全国,起退点下调至200元;国内支付平台支持国际信用卡绑定,解决了支付痛点,更好地方便了外国游客在中国消费。

  今年4月,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通知,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优化退税服务,指导各地增加退税商店数量、丰富退税商品种类、提高退税服务质量和水平。截至8月底,全国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已突破1万家。今年前8个月,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7.8%,退税商品销售额和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7.5%和96.9%。

  各地高效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和多项相关措施的推出,受到不少外国游客的好评。

  今年6月,上海外滩推出了第一家支持“全市通退”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退付点,游客在上海全市所有离境退税商店消费都可以在此办理退税服务。“昨天我在长宁区买东西忘了退税,本来以为只能去机场办理,没想到在这里就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一位外籍游客在收到退税款后说。

  在北京,集中退付点上线支付宝“碰一下”退税功能,“即买即退”服务限额由5万元提升至22万元。在吉林延边,20家商店获批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资质,其中10家为“即买即退”商店。在成都,21个境外电子钱包实现直接支付,全市5086台ATM机和1306家银行网点可提供外卡取现、现金兑换服务。

  为提升入境游客的出行和消费体验,更多个性化服务不断上线——商场、景区完善双语服务,门票预约界面更加优化,机场、酒店等消费场景新增或升级外卡POS机……从移动支付到多语言服务,从便捷退税到智能导购,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正在享受“中国式便利”。

  优质中国产品加速走向世界

  中国商品为何能够持续“圈粉”海外游客?

  最近,海外社交平台上,一位美国博主为正在户外烧烤的父亲送上了一顶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风扇帽作为父亲节礼物,父亲戴上帽子后开心得手舞足蹈。随着视频走红,这款太阳帽的销量也迅速攀升。

  从电热毯、电暖器,到凉感面料防晒服、电助力自行车……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产品走俏海外,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不少外国网友表示,“中国制造”不仅价格实惠、质量过硬,而且常常充满创意和巧思,这使得它们拥有了独特的吸引力。

  “AI翻译器太神奇了,终于可以和中国朋友实时沟通了!”在深圳华强北群星广场购物中心,法国游客西蒙被琳琅满目的中国科技产品深深震撼,这次旅行,他特意将深圳放在了行程的最后一站,准备多购买一些心仪的物品。“这里有科技感十足的AI眼镜、智能手表、无人机,多到我都看不过来了!”很快,他购买的电子科技产品装满整整两大袋。

  曾经,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购买的纪念品大多是大熊猫玩偶、茶叶、丝绸等传统商品。如今,外国游客的购物清单不断扩充,除了新潮的科技产品外,非遗手作、美食糕点、个性化定制商品等也深受青睐。

  同时,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购”增添了独特魅力——从老字号商铺里的汉服、刺绣围巾、手工茶具,到博物馆里的文创产品,蕴含中国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最受欢迎的购物“选项”。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大楼,不少外国游客正在精心挑选着带给家人朋友的礼物,意大利游客艾丽莎一边对着镜子试穿一件中式上衣,一边听店员介绍服装上的设计巧思,不禁感慨:“在中国购物,就是感受中国的文化魅力。”

  “中国购”正在向更多旅游消费场景延伸——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体验汉服,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工坊学习拉坯,一场场文化体验让这些文化产品成为旅途中最有价值的纪念。

  “中国制造实力的提升,让外国人的购物清单逐渐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体验式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也衍生出新消费需求,具有文化附加值的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流动载体’,正加速走向世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姜照说。(记者 鲁元珍)
 

编辑 | 王宇

相关新闻

  • 2025中外工程师工程能力提升研修活动(西班牙)举行 2025中外工程师工程能力提升研修活动(西班牙)举行

           9月6日至10日,2025中外工程师工程能力提升研修活动(西班牙)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活动以“搭建中西工程桥梁,助力工程能力提升”为主题,旨在搭建工程师交流互鉴平台,交流前沿工程技术和工程项目建设经验,共同提升两国工程师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共筑友谊与专业发展的桥梁。活动由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主办,山东省科协、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等单位承办,青岛市科协、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协办。     &nb... [阅读]

  • 与海同行——海洋青年人才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 与海同行——海洋青年人才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

           9月8日下午,由山东省科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主办,青岛市科协、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承办的“与海同行——海洋青年人才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        山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宇燕出席论坛并致辞。多哥共和国政府秘书长巴穆尼·索莫卢·斯坦尼斯拉斯·巴巴,... [阅读]

  • 2025年中国石油学会科普工作交流会在青岛召开 2025年中国石油学会科普工作交流会在青岛召开

          9月4日,在首个全国科普月蓬勃开展之际,2025年中国石油学会科普工作交流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本次交流活动由中国石油学会、山东石油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学会科普咨询部、中国石油学会科学普及教育委员会承办,并得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胜利油田青岛技术研发中心的大力支持。        本次会议以“新形势下学会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来自山东省科协,各分支机构、地方学会、科普教育... [阅读]

  • 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对接交流会在辽宁省丹东市举行 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对接交流会在辽宁省丹东市举行

           8月21日,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对接交流会在丹东举行。考察团院士专家与丹东市50余位科技企业代表、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聚焦前沿科技转化与区域创新发展,共谋深化合作路径,为丹东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会前,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团深入田间地头、企业生产一线,围绕破技术难点、攻产品难关、促合作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座谈会上,立足丹东禀赋优势与发展需求,院... [阅读]